教育暨推廣

春華新紅

文/徐秀嬪 文化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娜娜與花─小孩象徵著未來與傳承

 

 

 

觀前顧後

 

「春花新紅,夏槐含風,秋菊山色,松耐寒冬。」

 

時間,為人類開了一條永不回頭的單行道。自古以來,縱使人類再自圓其說的,說有「來生」,就如古埃及人崇尚「再生」之說,或宗教的復活,及對未來的憧憬寄望。再怎麼講,其實時間是條「不歸路」,無法回頭,人類是非常清楚的!

 

人,再尊榮,再驕傲,就是輸給了「時間」!

 

然而,時間又在人間遊戲創造了週而復始的時序,良辰美景──「春花新紅,夏槐含風,秋菊山色,松耐寒冬」!以此,彌補人類的遺憾吧?在短暫時間裡,一年四季變幻人間美景,讓人類領略體會著「四美」的幻化,及訴說人生意義。不諦是,時時提醒著人們惜時、感恩!感恩著上天給予周遭大自然的多彩絢爛,帶來生氣與希望!

 

早期人類隨著進化,演變進入文明,了解歲時、日期,而孕育文明文化。古埃及與巴比倫人創造了最古老的曆法。埃及人為了應付惡劣的天然環境及利用尼羅河的資源,學會畜牧、水利、建築和曆法。尼羅河不僅給埃及人帶來營生的泉源,她那桀驁不馴的特性更給他們帶來恐懼。因此,古埃及人把尼羅河當作生命的源流。古埃及人為順應尼羅河的定期氾濫,創造了「埃及陰曆」,將一年分氾濫、播種及收穫三季,每季四個月,充分反應出尼羅河的主宰掌控,及農耕的文化。

 

而巴比倫人發明了黃道12宮的星座,即為現在西洋占星術使用的水瓶、雙魚、牡羊、金牛、雙子、巨蟹、獅子、處女、天秤、天蠍、射手、魔羯等12星的星座。

 

華人的曆法之萌生,也相當地早。始於「傳說時期」的三皇五帝時代。有記載曰:「炎帝分八節,軒轅建五部。少皞以鳳鳥司時。顓頊以南正司天。」《尚書》的〈堯典〉中也描述:「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先人以農立國,為了讓農事能依時進行,所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需觀測天象,順應天命,洞悉自然種種現象,依規則規律行事,也依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順天應人,風調雨順,而後國泰民安」!

 

 

 

淡水文化園區與文物

 

 

歲時是與生活文化最息息相關了。有關於人類周遭的天象時序、氣候寒暖、草木蟲鳥,全是先民體認環境、適應天命、艱苦努力、奮鬥立命,所創造出生活的模式與演進,也留下了文明文化的記錄。

 

〈堯典〉中記載:「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昂……以正仲冬。」所謂「日中」、「宵中」指的是晝夜等長,即「春分」、「秋分」兩日;而「日永」就是指「夏至」,白天最長;至於「日短」,則是指「冬至」,白天最短。其中的「鳥、火、虛、昂」就是星宿名稱,清楚指出先人「觀星望斗」,來了解四時的偏差,及時間的長短輪動。不比西方人差,有自己的一套時曆看法、計算與記載,更計算一年有六旬又六日,並「歲中置閏」來修正太陽年及太陰曆的四時偏差,可見曆法的推算進步之一斑。

 

在先民的智慧與進步中,還有一本可說是第一本專門的曆書,記載著十二個月的《夏小正》。內容記載著每月的星象、氣候、草木、蟲鳥變化,以及人們從事農業的活動。在五月與十月之篇文中,記「時有養日」與「時有養夜」之句,即指「養」為長之意,「養日」就是「長日」,「養夜」是「夜長」,亦即指「夏至」與「冬至」。《夏小正》更選擇陰曆一月為一年之始,以順農耕收藏。

 

其實早期各個朝代因崇尚五行及政治關係,都選擇不同的月份當年的「元始」。如商朝就選在十二月,周朝則選「冬至」日為始,秦朝則更早選十月。直到漢代,才又改正月為立春一年之始,依「夏正建寅」,延用至今。夏曆就是農曆,也是今人慣稱的陰曆。

 

在歲時文化裡,吾人都以天干、地支紀年、月、日、時。天干、地支文字的出現在殷商時期,連君王之名稱都以「天干」取之,如祖甲、武乙、武丁、帝辛(紂王)等。至於地支,現今用來記時辰,方位與五行,其實最早之意思,在於象徵著萬物之生、長、茂、熟、竭、亡,再回「萌」的生命過程。

 

 

 

 

 

 

 

 

 

 

 

淡水文化園區

 

 

在時間的軌道上,歷朝的時間文化,都是前朝基礎的傳承,加上新的探討發現,如周朝文獻就記載著「生霸」與「死霸」。何謂「生」與「死」呢?原來是形容「月相」,「生」是表示「月相日漸圓滿」,「死」則「月相日漸消減」,也就是「朔望」之意。

 

春秋時期更創立了「四分曆」之說,算出一個回歸年的長度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因餘數為四分之一,而稱之「四分曆」。與現代天文所算出地球公轉一周所需時間,只相差十一分鐘左右,在當時只靠觀象,毫無地球繞太陽的常識,但能精算至如此準確,不能不佩服先民的智慧與厲害。此時「八節」更分得清楚,四季之首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依日之長短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隨著知識的躍進,戰國時期發明了全世界第一張星象圖,包括了二十八星宿及五大行星之運行,以歲星紀年法,用木星為歲星,木星十二年行遍各恆星,正是繞天一周,十二年為十二次,一次為「一歲」,所謂「歲取星行一次,年取禾更一熟」。

 

我國曆法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二十四節氣了。二十四節氣的時序,擺脫了觀星定「日」之法,而以「春夏秋冬」四時來區分。一歲分二十四等分,「五日一候,三候一氣,六氣一時,四時一歲」,一歲有二十四氣,七十二候,終而復始,陰陽合曆。

 

二十四氣與節並稱「節氣」,從何而來?兩者之關係為何?其實是焦不離孟的。從「炎帝分八節」,八節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古時先民最期盼與感恩的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收、六畜興旺」了,一切的如意,要應天順時,謀和與感恩而有了祭祀活動,如「冬至祭天,夏至祭地。春分祈日,秋分祈月。立春迎春,立夏迎夏,立秋迎秋,立冬迎冬。」祭祀日,就成了重要的節日,演變成假日。二十四節氣或節慶,依時序而有了象徵意義。如「冬至」吃湯圓,代表圓滿一年,亦是來年如意,成長一歲。「立春」打「春牛」,重新振作,期盼新希望。現在的節慶或多或少,加入了政治議題而成為節日的亦有之,如一月的「123自由日」、二月的「228和平紀念日」……等。或是舶來的外國節日,如「聖誕節」、「情人節」等(還分中、西式情人節)。

 

崇尚「天人合一」自然觀的先民,在歲時的智慧裡,更特別的是以優美的花為月曆,是為另類曆法,應是舉世無雙、獨一無二吧?

 

如《書肆說鈴》所說:「花信風自小寒起至穀雨止,合八氣,得四個月,每氣管十五日,五日一候,約八氣,分得二十四候,以小寒梅花始,至穀雨楝花止」,稱為「二十四番花信風」,正是說春時節。

 

明代花學家中如屠本畯之《瓶史月表》,以月次分當令之花材,分花盟主、花客卿、花使命之質材,以便選材「主、賓」之分。程羽文撰的《花曆》依月訴說「百花動向」。古人更依十二月份用當令代表花材為月之稱號,如元月為「梅月」,九月為「菊月」之說等。

 

 

 

淡水時濤

 

 

花的藝術是華人自古以來的生活文化藝術。不論在歲時、文學、知識、精神、美化、藝術表現……等等上,都是最重要的一環。唐人詩云:「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的!

 

「花朝」是百花生日,更是國定假日節慶,祭祀花神、鬥花、「醉花朝」吟詩,賞春種種的慶祝活動不勝枚舉,除了賞心悅目,更有精神啟發、感恩惜時之意!如紮百花裝成獅子相送,欲送,則已蜀錦流蘇,牽之唱曰:「春光且莫去,留與醉人看!情趣、情感意義十足

 

Old is New

 

古月今塵,人類在時間的歲時中乘風破浪,新浪推著舊浪,掀起了智慧浪花,結晶沉澱,留給後人無數寶藏。過去的「永恆」擱在時空的區隔裡,成為現在的資產,今人的運用,再創造新的語彙或形式,成為未來的「經典與不朽」!

 

花的藝術文化亦是,如何「Old is New」再創新面,端看今人的努力與開創。春花去年或以往有過,但今年新紅!傳承如四時,即是向前濤走,也是週而復始重「萌」。是不一樣的新面目、新局面的萌生!

 

後記

 

古蹟與花都是前人過去累積的知識結晶,在現在的時空裡,如何成新意加值,傳承再創,實是今人之課題。選擇走出屋外拍攝花的新姿,是為傳承的賦予之意。選擇古蹟為背景,在現在的今人視空裡,加值其歲月藝術。舊物與今時的激盪,不就在於「新意」與「心意」,也才有「新藝」嘛 !

 

感謝淡水文化園區,提供場地拍攝,讓古蹟在「古意的今花」裡互為對話,結合展現新生命與新契機!

 

 

參考資料

 

馬以工(1990)。《中國人傳承的歲時》。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過去與未來

 

 

 

 

作品欣賞

 

策畫:徐秀嬪

 

插作:徐秀嬪、黃群雅、林均柔、陳梅英、葉秀霞、陳秋秦

 

 

 

 

時間軌跡

 

花材:枯枝、龍柏、姑婆芋、鐵砲百合、紅桐子、小菊

 

花器:軌道

 

花型:心象寫景花

 

 

 

 

 

古木新姿

 

花材:紅桐子、楠柏、小菊

 

花型:寫景花

 

 

 

 

 

樸園閑意

 

花材:山蘋果、鐵砲百合、小菊、楠柏、百合竹、寶石葉、黃楊

 

花器:方形陶盤

 

花型:心象寫景花

 

 

 

 

 

 

鄉野寄語

 

花材:咸豐草、太陽花、枯木

 

花器:陶碗

 

花型:心象寫景花

 

 

 

 

 

 

古風新現

 

花材:愛玉、小菊、紅桐子

 

花器:小陶碗

 

花型:心象花

 

 

 

 

 

 

 

 

花材:愛玉、海芋、紅桐子、楠柏、八角金盤、枯木

 

花器:陶瓶

 

花型:心象花

 

 

 

 

 

 

 

春花新紅

 

花材:鳳尾雞冠、紫羅蘭、愛玉、小菊

 

花器:陶盤

 

花型:心象花

 

 

 

 

 

 

 

時空對話

 

花材:山胡椒、黃楊、小菊

 

花器:有耳小陶缽

 

花型:心象花

 

 

 

 

 

 

 

雅姿傳語

 

花材:山蘋果、愛玉、小菊

 

花器:蓮花陶盤

 

花型:心象花

 

 

 

 

 

 

 

  古藝今意

 

                 花材:月桃葉、楠柏、雞冠花、小菊、枯木

                

                 花器:陶盤

                

                 花型:理念心象花

 

 

 

 

 

 

 

 

 

 

 

 

 

 

   古蹟新寓意來路

 

   花材:山茶、山蘇、金鳳菊、愛玉、小菊

                

                  花器:缸

               

                  花型:心象理念花

 

 

 

 

 

 

 

 

 

 

 

 

 

 

  古今穿越新永時

 

  花材:愛玉、小菊、紅桐子

 

  花器:小陶碗

 

  花型:心象花

 

 

 

 

 

 

 

 

 

 

 

  古意盎然

 

   花材:山胡椒、蝴蝶蘭、山茶

 

   花器:還原窯變陶碗

 

   花型:心象花

 

 

 

 

 

 

 

 

 

 

 

  歲時意象

 

  花材:蔓梅擬、鐵砲百合、雲南菊、小菊、寶石葉、羅漢松

 

  花器:長方形陶盤

 

  花型:心象花

 

 

 

 

 

 

 

 

 

 

 

 

 

  歲塵欣紅

 

  花材:紅桐子、東亞蘭、小菊、愛玉、枯木

 

  花器:陶盤

 

  花型:心象寫景花

 

 

 

 

 

 

 

 

 

 

 

 

             

              新韶吉祥

             

              花材:山茶、黃楊、東亞蘭、雲南菊、文心蘭、粗肋葉、鐵砲百合

                 

                 花器:竹籃

                

                 花型:心象理念花

 

 

 

 

 

 

 

 

 

 

 

 

 

  暮

 

   花材:咪咪草、金鳳菊、小菊、山茶、枯木、木瓜葉

 

   花器:蓮花盤

 

   花型:心象花

 

 

 

 

 

 

  野屋新趣

 

  花材:紅桐子、咸豐草、雲南菊、楠柏、太陽花、小菊、枯枝

 

  花器:竹簍子

 

  花型:寫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