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暨推廣

《詩經》「尚德精神」與中華花藝「理念花」的創作

文/陳美碧

   一、前言
        研習中華花藝已長達三十多年,由單純對花卉喜愛的初心,到不斷的學習與探討花藝發展之背景過程中,在我們創辦人黃永川教授的教導下,認識中華花藝的發展跟隨著朝代的更迭而有不同花貌的呈現,更由於文人雅士的主導,為花藝內容注入了更多文化意涵與深度;從中,除了感受到花藝在文化生活中的美妙情趣,更體認到花藝發展與歷史進程具有相同的文化脈絡。而早期學習其他流派的花藝,注重的是花卉表象的形式美、色彩美,在沒有文化的認同感下,難以觸動我心靈深處的情感。相較於研習中華花藝過程中,在漸漸了解中華花藝與傳統文化的貼近,深受
    感動之餘,也撥動我努力求知的心弦。
        學習中華花藝的過程中,似乎在背後有股連綿不斷的力量,不斷地推動著我往前躍進。由於自知學識淺薄,加上自學不彰,對於花藝作品的詮釋,每每湧現心虛之感,又唯恐有愧於讀者,故興起再度研讀之念,今有幸跟隨華梵大學中國文學系的林碧玲教授學習,最古老的《詩經》,領略作者透過文字與韻律所傳達的情意,而深入更詩歌的意境,開闊了學習的視野。更重要的是體認到《詩經》蘊藏著中華文化「尚德」的人文精神,與中華花藝「理念花」有著一貫的文化精神傳承。因此,在研讀《詩經》過程中,便興起了結合《詩經》「尚德精神」與中華花藝「理念花」研究的動機。
 二、《詩經》尚德精神
       
       《詩經》大部分的作品產生在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業,為西元前十一世紀到西元前六世紀,約有六百多年間。《詩經》最早稱為《詩》,戰國晚期始稱為經,但最早將「經」字與詩相連,是司馬遷《史記‧翰林傳》之「申公獨以《詩經》為訓為教」。
    到漢文帝時,立魯人申培公、燕人韓嬰為詩經博士,所說分別為魯詩、韓詩;景帝,又立齊人轅固生為詩經博士,所說為齊詩 ,齊、魯、韓今文三家詩立於學官,有助於《詩經》的地位提升與流傳推廣,然而《漢書‧藝文志》以為三家說詩「或取《春秋》,采雜說,咸非其本義,與不得已,魯最為近之」,且至今只有殘存的輯佚。反而是西漢時流行於民間的古文家毛亨《詩訓詁傳》,因唐代孔穎達作《毛詩正義》,而成
    為流傳至今的定本。毛詩不僅資料完整、自成體系,而且以「敦政教」、「成王化」的解釋旨趣,彰顯與傳承了《詩經》與孔門《詩》教的「尚德精神」。

   《詩經》為孔門德教之始,《論語》〈泰伯〉篇載: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為政〉篇又載: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可見《詩經》具有崇善的德教思想。
     《詩經》以周朝的生活與文化為背景,可以藉此理解周朝的文化精神,一言以蔽之,就 是「尚德精神」,其具體的表現為以修身為本的「天命靡常」(天命無常)、「儀刑文王」(效法文王)兩大觀念,而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詩經‧大雅‧文王》。
    
     〈文王〉詩篇共有七章,其中,第一章中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闡明文王有德,因而上帝降命。第二章所謂的「斖斖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強調文王勤勉修德,為子孫奠定昌盛的基礎。第三章敘述周朝人才鼎盛,與文王修德相濟為美,而有所謂的「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第四章彰明文王修持敬德,因而上帝命令商的子孫要臣服於周。詩歌內容為:
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商之孫子,其麗不億。
      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第五章從殷人臣服於周,凸顯了「天命靡常」而歌詠: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祼將于京。厥作祼將,常服黼冔。王之藎臣,無 念爾祖。
      順此,第六章便強調「聿修厥德」與「永言配命」與「宜鑒于殷,駿命不易」。意指周的時王應該以殷朝喪失天命為借鏡,體認持守天命的不易,而效法與修持文王的敬德才能合乎天命。
     於第七章便以「儀刑文王」作為核心,再三告誡要效法文王修持敬德,才能獲得民心而萬邦信服,以長保天命。詩文謂: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行文王,萬邦作孚。
    從上文的敘述,可理解《詩經》所反映的周文「尚德精神」。以修身為本的「尚德精神」是中華文化的根源與特色,隨著中華文化淵源流長的發展,「尚德精神」也深入到文化的各個層面,成為引領文化生活的指南,包括中華花藝中重「理」的「理念花」。

    文王能時時能敬勤,克念安民、育物、以安民育物為己念,施行德政,修己安民,與民同苦樂,與民同心。敬天順應大自然之道,大地滋養萬物,而人是天地所育養而成,故人要遵循天地之理則,窮致知而植於心,行於諸事物,以達三才合德(尊天命、敬大地,王修德、與民心同)的尚德觀來治理天下;由自身的修德、以禮教治國、推廣到全國人民的道德觀之實踐。將德教推廣至極。在《詩經‧小雅‧鹿鳴》篇中,宴饗群臣嘉賓皆行之以禮,禮賢下士,求治邦安國良策,展現君臣和樂,能交心、映心相知以德而樂長久。 其詩詠唱: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我有旨酒,嘉賓示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谌。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詩經‧小雅‧鹿鳴》)
        

三、中華花藝的理念花
    有一千五百多年的中華花藝,由於晚清末年的朝政腐敗,內憂外患的種種破壞成因,斷層了很長的時間;如今,因有前歷史博物館館長黃永川教授,以推廣中華花藝為志業的信念下鑽研多年,結合許多花藝老師在長時間的研討、學習,努力合作下,中華花藝在台灣紮下了根,台灣成為中華花藝的新故鄉;三十幾年來在黃教授及資深老師們的帶領下,老師們通力合作、努力推廣下,台灣的中華花藝像母親般的孕育了無數的師資,在海內外各地遍地開花,形成學習花藝的風潮。
    在插花藝術的史料中,以作者創作心態跟作品內容而分為,「理、象、氣、數」中華花藝的四大類型,理念花、寫景花、心象花、造型花;理念花在各項類型中居最重要地位且富有意義。理念花主旨在美化人類的生活,以傳統的儒家思想為基礎架構,講求倫理、秩序、規矩、常有隱喻性來強調社會美、追求「最優美」、「最完整性」為目的;略帶有政治意味、有解說教義、或闡明義理,敘說哲理,故理性成分濃厚;以「善」為出發點,也用「比」的手法,因物喻志來投射作者的思想在花藝作品;例如梅花、松、柏表現高超的品德,耐冰雪之寒、不屈不撓的高超節氣。竹節表志節、竹中空表君子之德、虛心以教的態度,菊花傲霜喻人的孤傲、不同流合汙有骨氣…。
    在宋明理學發達之際,文人為理念花注入更多的使命,以瓶器為主,六合、十全的完美花型,立天地之心為中軸,六合為天、地、四方,三草三木;象徵天地四方,無往不利。十全是十全十美的完美意象,花材以五草五木搭配,常用在歲朝佳節的宮廷堂室之中,富麗堂皇,氣勢莊重、穩健而秀麗,除了寓意吉祥的完美花作,配件的使用有靈芝、柿子、橘子…,有長壽、事事如意、吉祥的表徵。是中規中矩的花型,整齊、重秩序、規律、乾淨俐落,完美性高。

四、結論
   文人雅士對於花卉的品味頗高,也經常將花卉自喻或比喻他人,在理念花的類型表現,用花的品性來影射道德、文章、人格品格的修養;舉凡在儒家的道德觀念下的仁、義、禮、智、信、勇…為人應該實踐的道德品行準則,都是中華花藝理念花運用的元素。相同的儒家思想源自於孔子對周朝文化的認同感,故結合最貼切的詩經篇中相關德教的文章,以文章中的詩句為主題,結合品德高的花材來詮釋作品,加以闡述內涵,藉由花藝作品呈現不一樣的「尚德精神」之作品。
   中華花藝一脈傳遞了一千五百年,是用花藝作品來書寫歷史,不僅僅是文字的敘述,更有詩人的作品,在詩詞中在書畫中的呈現,尤其是流傳至今收藏在博物館的各種花器,更可以為花藝史做佐證,讓人可以有回到老祖先生活的冥想,似乎回到古老時代的情境中。在花藝作品中,可以讓我們悠遊在詩詞中,想像復古之幽情,也讓作品中的德教思想再度深植我們的心,時時提醒我們,雖然科技昌明時代大躍進,但是,傳統的道德教育是必須要保存與發揚光大的,期許我們的社會能和諧、進步跟安定。
    此次專題報告感謝華梵大學中國文學系林碧玲教授親自指導校正,專題插作感謝黃群雅老師、盧春美老師、張秀美老師、林靜 老師、鄭美櫻老師、黃緞老師、陳麗娜老師、林均柔老師、林淑芬老師、葉秀霞老師、胡毓容老師、俞培柔老師、游玉鴦老師的協助,感謝「地平線人文藝術 」花器的堤供。

參考書目
呂玉珍: 《詩經詳析》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
林碧玲:《詩經‧周頌》的生命觀——〈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生命乖探源〉收入華梵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第一屆生命實踐學術研討會文集》,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林碧玲:〈上博楚簡〈交交鳴 〉考銓〉,《漢學研究》第25卷第1期,2007年6月。
林碧玲:〈儒學形上思想探源——以周初的天命觀為核心〉,收入華梵大學哲學系主編:《第六世儒佛會通論文集 上冊儒佛篇》,台北:華梵大學,2002年。 
黃永川  《采芹齋花論》 臺北 永餘閣藝術有限公司      1995年
謝冰瑩等六人 《新譯四書讀本》臺北    三民書局       2006 

 

     【作品欣賞】

策畫:楊秋霞、羅淑美、陳美碧

插作:楊秋霞、黃群雅、盧春美、張秀美、林靜、鄭美櫻、羅淑美、黃緞、

      陳麗娜、林均柔、林淑芬、陳美碧、葉秀霞、胡毓容、俞培柔、游玉鴦

花器提供:地平線人文藝術  

尚德永垂(〈大雅‧思齊〉)
  文王修德而大顯光明之道,愛民如子而使百姓安居樂業,社會一片祥和,實踐以「修身為本」而齊家治國,所以得到天命而化成天下。在先周世代尚德的傳承中,文王除了有父祖作為模範之外,他的祖母太姜、母親太任與妻子太姒,也都是德行純備的人,而居功厥偉。後來,孔子以文王作為學習的榜樣,將「尚德精神」傳世久遠。

 

花材:玉山假沙梨、繡線、柏、菊花、小菊、鐵砲百合、富士葉蘭、電信蘭葉、茶花、

火龍果
花器:圓瓶
花型:理念花

柏舟之節(〈鄘風‧柏舟〉)
  〈柏舟〉以「汎彼柏舟,在彼中河」起興,以質地密實的柏舟,就合當行使在黃河中,象徵貞婦儘管遭受被迫改嫁的現實壓力,也堅決守義不改的志節。如此堅貞不渝的情意與心志,就像高尚純潔的蘭花,也像迎風雪而仍青翠屹立的松柏。

 

花材:蝴蝶蘭、杜松、花邊花、葉蘭、洋桔梗、 蛇木片、乾椰殼、薇多利亞梅
花器 :瓶
花型:心象理念花

穆如清風(〈大雅‧烝民〉)
  周宣王繼承文王的「尚德精神」,而中興先祖德業。宣王曾命令德能兼備且勤勉任事的仲山甫築城於齊,於是尹吉甫送行時,便寫了一首如清風般和穆的詩歌,以稱頌仲山甫。由此,足見當時的君臣、同僚之間,都能相知、相勉以德。


 花材:羽毛花、 追風草 、斑葉柾木、 陸蓮、海芋、情人粗勒葉 、染色芒萁 、黃楊
花器:鐵籃
花型:心象理念花

臨淵履薄(〈小雅‧小旻〉)
  為政者要以安民為念,且要能明辨是非,不被小人的奸邪言行所迷惑,才不會使臣民過著「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般的生活。
 
花材:枯枝 、柏 、海芋、 小菊 、茶花。
花器 :青花瓷觚
花型:心象理念花

甘棠之惠(〈召南‧甘棠〉)
  西周初期,召公施行德政,深受人民愛戴,所以人民對於召公憩息過的甘棠樹,也愛屋及烏而護惜有加。在德教的風氣下,君王禮敬臣子,為官者感受君王的「尚德精神」,便會力行德政來照護百姓,而領受福澤的人民對於發政施仁的官員,也始終感念於

 

花材:川柳、松、鬱金香、 白頭翁、茶花、電信蘭葉、蠟梅、雲南菊
花器:籃
花型:寫景理念花

黽勉同心(〈邶風‧谷風〉)
  《禮記‧中庸》:「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周代的宗法社會以家族為基本單位,而夫婦是家庭的起點,因此強調夫婦之道是君子之道的開端。夫婦和諧才能培養出善良與幸福的家族,所以夫婦之道要相愛以德,〈谷風〉云:「黽勉同心,不宜有怒」,呼籲夫妻應同心互勉,共同努力,不應該互相怒言譴責。

花材:川柳、羅漢松、 蝴蝶蘭、茶花 、柏
花器 : 白瓷瓶
花型:心象理念花

日升月恆
    《詩經‧小雅‧天保》 「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君上若能效法文王修持「敬勤之德」,而行德政於臣下,則臣下也會將太平昌盛歸功於君上。並且衷心祝福君上德位日隆而不虧,基業長久而不壞,世代交替而不衰,也就是德位與福祿都能「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花材:貼梗海棠、追風草、葉蘭、麒麟草、大理花、火龍果、 小菊、鬱金香、 茶花、

      電信蘭葉、東亞蘭、洋桔梗、松、星點木、柏
花器: 銅盤
花型:寫景理念花

儀刑文王(〈大雅文王〉)
  周朝立國後,周公推崇文王的「尚德精神」,奉文王的「敬勤交修」之德為圭杲,勉勵為政者「儀刑文王,萬邦作孚」,也就是效法文王修德,以使萬邦歸心信服。

花材:松、菊花、柏、小菊、黃楊、羊毛松、枯木、杜松、薇多利亞梅
花器:

花型:寫景理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