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暨推廣

「大地」的光影花香─玻璃花器的應用

文/黃美香

 

在傳統的中華插花藝術學中,花器除了是裝水養花的「水器」之外,並象徵著兩大意義:一為生長萬物的「大地」,二為庇護花木的「金屋」或「精舍」。

 

玻璃器常被歸類為現代花器,在董事長〈承天載物,寶器分花〉的專文中說明現代花器的內涵:「現代」指現代主義思想下否定傳統形式和與之相關的思想感情習慣,以及其後衍生旨在追求內在自我表現和探索非傳統形式的思想,甚至在形式上進行根本革新,力求實現個人理想的態度,以及表現新觀念的藝術形式與處理手法。因最終在追求新觀念的創新,因此現代花器也是此一觀念的產物,風格新穎,造形奇特,是最適合現代花藝創作的品類。

花與果的自然

 

花材:康卡多、觀賞茄

 

花器:玻璃花器

 

花藝形式的創作透過經驗、文化傳統,

對自然的認識,然後修飾,錘鍊而得。

華能生果,果地圓滿。特殊造型的玻璃

器,上層透明,水中枝條曲折,果實放

大,是玻璃水影插花的情境變化。

 

玻璃器的光影多變,多彩、透明與晶瑩剔透的特性,如魔法般的迷人,讓使用玻璃花器的插花的人們,常愛不釋手,因此結合了迷戀喜愛玻璃花器的老師們,不計時間的研究、插作、拍攝,而有了這本「玻璃花器的應用」一書的出版。

 

此次創作、使用許多琉園王俠軍先生所創作的琉璃花器,能在tittot的花器上與花作創意表現,有一種美妙的幸福感。王俠軍先生在他的序文上說:「一般花器多選擇單純、簡約、樸質的形式,藉這份寧靜和莊重來襯托花材的艷麗和鮮明,花藝的結構和佈局,而色彩的舖陳無論是雅緻、雍容或華麗也都能藉花器的客卿角色而掌握對比或相融的效果。」

 

愛戀

花材::紫陽花、珊瑚藤

 

花器:玻璃花器(鳳甲美術館提供)

 

紅色玻璃器有時尚的曲線裝飾,蔓藤珊瑚花和神袐的藍,

帶出低調的奢華感,令人戀戀愛不釋手。手工製作的玻璃

器,用心搭配典雅的生命花卉,裡頭就包含了時間蘊釀而

成的智慧。

 

「此次大地則是晶瑩的,在形式和色彩都富有自我的強烈主張,它們有時意象和花一樣高調愉悅,有時形式和花一樣已然卓約,更遑論色彩的七嘴八舌和造形的唯我獨尊,這些即將喧賓奪主的條件,我們竟然看到完美的融合,時而共生共榮柔美怡然的情趣,時而相敬如賓對峙的均衡華麗,彼此是如此親切地相扶相持著。」

  在此特別感謝王俠軍先生在百忙中,為此書寫序。

 

一再研讀「玻璃水影」的講義,黃董事長的指導,大家有更深的體會,所以在插作時依講義的要點,在作品中都可以很清楚的呈現。

  大紅燈籠高高掛

   花材:大宮燈、鳥不停、染金電信蘭葉、黃菊

   花器:銀白色玻璃器

 

   銀白色玻璃器口造型獨特,似鑲嵌金屬般的細

   緻手工,頗為難得,以陰陽配色的理念;黑色

   鳥不停上掛滿紅色大宮燈非常喜氣,「大紅燈

   籠高高掛」的劇情,剎時浮上眼前。

   插作時,鳥不停枝梗可頂在瓶壁上,或用鋁線

   輔助固定,再插上電信蘭葉與菊花。

 

乾淳歲時記稱國人使用插花起自宋代,時以大食玻璃及水晶花器插花。玻璃水色灩澦,有高潔清純之美,不宜粗拙老厚之類花材。瓶狀玻璃器花枝不宜太高或太粗,若需加重花器份量可加反光箔紙於水中,或披以絹帕。玻璃花器既是透明,應重視枝腳的美觀,以不使用劍山為宜,若用劍山應包以鋁箔紙或以葉片覆蓋。

 

起舞弄清影

 

花材:小蝴蝶蘭、苔木、苔草

 

花器:玻璃磚

 

玻璃磚染出大地的顏色,也做出中空的湖潟,苔木、苔草營造出水邊的澤潤,

迷你蝴蝶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蘇軾),於是吟起〈水調歌頭〉….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插作方法是利用苔木互相支撐之力插作。

 

為表現作品光亮多彩,除玻璃外,塑膠、壓克力、鉛片、水晶、瑪瑙、琉璃珠、彩色艷色紙、彩色玻璃等均可搭配使用。器內器外的花葉枝條均需互搭考量。或疊壓,或疏放,產生對比的效果,但主調仍然把握。器皿的深度或盤面的廣度影響作品的特色,也決定作品的生命,水的多少,枝腳的趣味可左右水影的效果,都保持俐落與乾淨。

 

本書作品,應用高明度、高彩色的色彩,希望呈現時尚風采與多彩多姿的創作,揮灑自由自在的多元創意。

 

                          

宰相花

花材:芍藥、大葉南蛇藤、海樹、風信子

花器:藍色玻璃器

 

芍藥開了,倚在藍色玻璃器旁更顯得粉顏嬌羞,花蕊閃閃金光,想起宋朝韓

琦家花園的芍藥開了,宴請來賞花的朋友都成了宰相,也邀你來賞芍藥,將

會功成名就。「藝術的創作力,不僅在於發現,而且在於表現」(宗白華)

插花藝術亦然,表現在藍色玻璃瓶與芍藥的對話,雖然有海珊瑚第三者。

        

 

為便於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每件作品,都有創作的說明與插作方法,好東西與好友共享,是創作者用心插作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