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暨推廣

擺臂清風至

/鄭美櫻

 

 

前言:節能減碳

 

        全球暖化日益嚴重,人們意識到節能、環保的重要,高科技產品也紛紛強調節能減碳的概念。台南市環保局和安平劍獅埕推動「反怠速的好幫手,扇出奇招。」活動,要大家將減碳、節能落實日常生活。老祖先的智慧結晶「扇子」,是省碳的好幫手。扇子是一種撥動空氣以令人涼快的工具,需要人手推動。

 

清初(一七四五年)明式中立型堂花(中華插花史研究),

原畫乾隆十年作蘇州版畫。

花材:梅、松、天竹、山茶、如意、團扇、朝珠、年曆

 

扇的起源

 

西漢許慎《說文解字》:「扇,門扉也。扉,門扇也。」《漢語大字典》稱扇的解釋有二:一、竹或葦編的門扇。《禮記‧月令》:「乃修闔扇。」《鄭玄注》:「用木曰闔,用竹葦曰扇。」泛指各種門扇。二、扇子,搖動生風的用具。門扇與扇子似乎無關,但實際因最早掌扇就是門扇的樣子,扇子名稱即從門扇而來。

 

扇也是計算板物或片狀物的單位,如一扇門、兩扇窗子。

 

扇古作“翣”、“箑”。《漢語大字典》:翣,扇也,又特指古代儀仗中的大掌扇。《小爾雅‧廣服》:大扇謂之翣。王煦疏: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用翣多少是由主人的身份地位決定。儀仗用長柄扇在唐閻立本《步輦圖》及山西太原市開化寺的宋代壁畫中可見。

 

在晉代的《古今注》中已有記載。扇,又名箑,《揚子法言》一書中《方言.雜釋》篇云:「扇自關而東謂之箑,自關而西謂之扇,今江東亦通名為箑。」(北京文網—歷史文化—閒話扇子)

 

祖先在炎夏,隨手獵取植物葉或禽羽,進行簡單加工,用以障日引風。神話相傳最早可追溯到上古的伏羲和女媧時代。唐《獨異志》記載:「宇宙初開時,天下只有伏羲和女媧二人,他們來到崑崙山上,燃草向上天祈禱道:如果我們可結為夫妻,那麼燃燒的煙合在一起;否則,煙四散。結果煙合在一起,於是女媧「結草為扇,以障其面」,與伏羲結為夫婦。」可知最早的扇是用草編的具遮掩功用,後人將此扇稱為「羲扇」。宋人李曾伯《避暑賦》稱:「舉羲扇,披楚衣。」「羲扇」具障蔭避日的功能。

 

扇子始于舜,距今有三千年歷史。晉崔豹《古今注》稱:「舜帝開視聽,求賢人,作五明扇;殷高宗有雉尾扇。」(有說扇子始於殷代,距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

 

最早的扇子,多為羽毛所制(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楚墓中出土的竹扇是戰國晚期遺物)。“扇”字戶字下是羽字,古代扇子稱“羽扇”。(北京文網—歷史文化—閒話扇子)

 

竹制手搖扇,戰國時期已有,班固《竹扇賦》證實漢代流行竹扇。最早的絹制紈扇,見漢班婕妤的《怨歌行》。晉許詢《竹扇》:「良工眇方林,妙思觸物騁。篾疑秋蟬翼,圓取望舒影。」描述竹扇工藝精巧,扇面編織的竹篾薄如蟬翼。其面為圓。

 

「羲之書扇」,故事中的扇為六角形。《晉書.王羲之傳》稱:王羲之在蕺山時,一老媼持六角竹扇以賣,羲之書五字於扇上。媼初有慍色,羲之曰:「但虧右軍書,求百錢。」。人競買之。

 

宋代起大量製作摺扇,又稱折疊扇、聚頭扇。《南齊書.劉祥傳》載:「司徒褚淵入朝,以腰扇障日。」。元人胡三省《資治通鑑》注云:腰扇即摺疊扇。一說唐已有折扇,一說北宋時傳入(學界認為),一說明永樂年間由朝鮮傳入。

 

明清扇更與書畫有不解之緣,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清代揚州八怪等都有傳世佳作。

 

除羽毛扇、竹扇、紈扇、摺扇外,還有芭蕉扇、鴨腳扇、麥草、檳榔扇、繭扇等。

 

扇歷史淵遠流長可見一斑。

 

            

 絹扇(鄭美櫻提供)                                   張大千彩荷扇

 

 

扇的實用性

 

1、生活功能

 

扇子最初主要功能為障面、遮陽擋風、納涼、與生火、驅蚊。

 

相傳舜帝曾作「五明扇」(障扇),後來演變為王侯公卿使用的一種儀仗扇。西周時代出現素白的「羽扇」,用作周王禮儀之具,又稱「儀仗扇」,主要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障風蔽日之用,是地位的象徵。一般人用「箑扇」。

 

《扇子史話》稱:「最早作為帝王貴族儀仗用具之一的掌扇,其雛形就是舜時的五明扇,多用羽毛或竹葦制成。因扇形似門扉,呈長方形,有長柄,由他人掌持,故稱。也有認為是扇形如掌,以形取名。」

 

早期的羽扇,仍然是作儀仗用的掌扇,由于為障風蔽日用,所以又稱障扇。

 

出現于西周的手搖扇是扇的一種創造和重大改革。從帝王貴族笨重高大儀仗中具擋風蔽日功能的掌扇演化為小型招風驅暑的生活用品,形容上也擺脫門扉意義的小巧玲瓏的扇子。由此展開更為廣闊的、豐富的、絢麗多彩的扇文化。

 

秦漢以後,扇子形制變化多,形狀主要有方、圓、六角,面料採絲織絹素,輕巧竹扇開始使用。扇子成為人們隨身的裝飾品,也成為餽贈的禮物。

 

西漢以後,扇子開始更多用來納涼。漢末一種名為「齊紈」的絲織品被用來製作明月形的團扇,扇以竹為圖框、以綾絹為扇面,被稱為「紈扇」或「齊紈扇」。大概因齊紈扇十分有名,後世將「齊紈」附會成扇業的祖師。此種扇珍貴優雅,為閨閣仕女最愛。

 

 

 扇子(史博館扇的藝術)

 

 

古時結婚,新娘怕羞,以扇遮掩。起行後,丟下扇子,以此表示將不好的習慣丟掉。台灣嫁娶禮俗中,新娘亦有丟扇習俗。

 

婚禮用扇,喪葬禮儀(翣扇)、端午也用扇。《東京夢華錄》載:端午節物有百索艾花、銀樣鼓花儿、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子、白等。端午皇宮中有賜扇之風,民間有送扇之俗。但民俗中也有忌諱送扇,認為到秋天被拋棄,所以不把它送給女朋友。

 

金門閩南式古厝在裝飾上及主人祈福、避邪的心理需求,其傳統建築裝飾題材上涵蓋了植物紋樣、動物紋樣、器物紋樣人物紋樣等。而器物紋樣有暗八仙,即葫蘆、芭蕉扇、寶劍、魚鼓、陰陽板、橫笛、蓮花、花籃。芭蕉扇也成為建築裝飾品。

 

扇的發展大致分三階段:一、扇得起始—掌扇與帝王貴族儀仗。二、由掌扇演化出嶄新一代手扇—羽扇、紈扇、竹扇等。三、對手搖扇的重大革新—折扇的興起。由此可知其功能之演變及與人們關係密切。

 

2、仕女、文人與人文生活

 

仕女們常用于招涼或裝飾。

 

唐仕女畫家張萱《搗練圖》,圖中段兩婦人對坐,正在縫紉,旁邊女僕用扇子在煽火爐,畫工精細。

 

《揮扇仕女圖》,唐周昉出身豪門顯宦,熟悉貴族階層奢靡生活,取材於現實活動,圖中嬪妃體貌豐腴,衣飾華麗,但面含幽怨,執扇慵坐,解囊抽琴,對鏡理妝,揮扇閑憩。《簪花仕女圖》,圖中紈扇細長柄繪有牡丹。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圖中可見魏晉時期上圓下方的羽制掌扇。

 

《唐閻立本步輦圖》,唐太宗時的掌扇,製作精細。

 

  

   五代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轉引自《中華插花史研究》

 

 

 

 

 

 

 

 

 

 

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圖中有方形和圓形畫扇。

 

江湖武人當成奇門兵器使用,奪命扇、扇子功也是其中一種套名。

 

戰扇、團扇可以號令、占卜。

 

文人雅士詩畫中不少與扇有關,如杜牧《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一作坐)看牽牛織女星。」描寫不得意的宮女。

 

3、傳說與韻事

 

文人喜歡在扇上題字,稱“題扇”。紹興有題扇橋,傳說王羲之曾在橋上為一老婦題扇。

 

        詩書畫是文人三絕。扇面繪畫隨著文人畫的發展及繪畫理論的完備,更受到文人的重視,題材多樣,有表現吉祥、詩文、山水畫、仕女圖、人物等。

 

三國演義中,描述諸葛亮的羽扇綸巾,一副道士形象,總是身不離扇,扇不離手。輕搖鵝毛扇,妙計橫生,運疇帷幄,羽扇成為智慧的象徵。羽扇綸巾也形容人從容不迫的樣子。有稱諸葛亮拿的不是羽扇,是毛扇(麈尾)(麈:形如鹿而較大的獸,也叫駝鹿。頭像鹿,尾像驢,腳像牛,背像駱駝,俗稱四不像,尾可做拂塵。)

 

蘇東坡《念奴嬌》:「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笑談間。樯櫓灰飛煙滅。」也說周瑜羽扇綸巾。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描述深宮怨女,執帚打掃宮殿,打掃完後孤寂無聊,只好拿一把團扇徘徊,秋來扇子是失寵的象徵,道出一個失寵宮女孤寂悲苦的心境。在《桃花扇》裡,扇卻被視為定情之物,象徵愛情堅定。

 

八仙過海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何仙姑、藍采和、曹國舅等八人為道教中重要的神仙代表,每人都有一至二樣寶物或法器,稱暗八仙或八寶。依序為芭蕉扇、寶劍、魚鼓、笛子、葫蘆、荷花、花籃、玉板(笏)。漢鍾離總是手搖芭蕉扇,成為的他代表。濟公活佛手持芭蕉扇,也成為重要圖像。

 

4、裝飾與藝術表演

 

扇的名稱常與用途及材質相聯,如舞蹈扇、太極扇、鐵扇、練氣扇、奪命扇、藤編扇、黑檀香扇、女媧黑羽扇、七禽扇等。

 

舞獅表演通常兩人或三人一組,多的一人戴笑面佛具,俗稱「獅鬼」,手持芭蕉扇,戲逗獅子,增加喜慶歡樂和熱鬧的氣氛。

 

扇子舞、扇子功、功夫扇。(擊鼓展陽剛,扇舞現柔意。)

 

羽扇常用於舞蹈和古代儀仗。

 

穿長袍,持折扇,多半是相聲演員形象的重要配飾之一。

 

昆劇表演藝術家王傳淞‘用扇口訣’:文胸武肚轎褲襠,瞎目眉肩奶大胖,道領清袖尼半扇,書臀農背禿光浪。扇子在戲劇中有助于表現人物特徵,刻劃人物性格,顯露人物心理、神態,使人物形象更加傳神。

 

「文搧胸,武搧肚。」扇子是烘托人物身份最好的配件。藉由舞蹈、戲劇動作,靈活運用扇子,可以傳達人物思想感情。

 

                                   蒲葵(鄭美櫻提供)

 

 

蒲葵與扇

 

早期的手搖扇中,以羽扇、紈扇、竹扇流傳久且影響較大。使用範圍較廣的扇子還有蒲葵扇。

 

清王廷鼎《杖扇新錄》稱:古有棕扇、葵扇、蒲扇、蕉扇諸名,實即今之蒲扇。江浙呼為芭蕉扇也。棕櫚一種名蒲葵,《研北雜誌》稱《唐韻》,‘棕’字注云,‘蒲葵也,乃棕扇耳’。以其似蕉,故亦名芭蕉扇。

 

蒲葵屬棕櫚科,又稱扇葉葵。用蒲葵葉子製作的扇子,稱蒲扇、葵扇、蒲葵扇,俗稱「芭蕉扇」。

 

 

                                                                 蒲葵(鄭美櫻提供)

 

 

一千六百年前,《晉書》就有蒲葵扇的記載。北宋畫家張擇《清明上河圖》中街道上執蒲葵扇者不止一人,其中有舉扇遮日者。(有人以此證明圖畫的並非清明時節的景象。)

 

蒲葵柄長,色綠,乾則白而不枯。土人採下陰乾,以重物壓之使平,剪成圓形,削細蔑絲,雜錦線緣其邊,以其柄為柄稱‘自來柄’,是為粗者。又截其柄,以名竹、文木、洋漆、象牙、玳瑁為之,飾以翠蝶銀花,緣以錦邊,是為細者。通稱之曰蒲扇,實一物也。這種扇輕便風大,價格低廉,式樣樸素,既可扇風,又可擋雨或墊坐。蒲葵可招涼驅暑,還可避小雨,所以又有「一把扇子半把傘」的美譽,深受人們喜愛。

 

選用上等蒲葵葉製成,比一般芭蕉扇製作精細,色澤美、無蟲咬、爛疤和裂縫,這種葵葉稱“玻璃白”,製成的扇子稱“玻璃扇”,扇面長用火筆燙出山水哇鳥、人物、吉祥圖案等紋樣。

 

與扇相關植物

 

棕櫚外雙扇蕨、蓬萊蕉等葉形大有遮掩作用,插作時替代,以增變化。

 

雙扇蕨具長柄,頂生葉片,二裂片對稱呈扇形,故稱雙扇蕨。別稱破傘蕨、破傘、鐵雨傘、鬼傘、半把傘、半把繖、灰背雙扇蕨,與其葉形有關。

 

琴葉榕,桑科,又名提琴葉榕。屬常綠喬木,葉片大,狀似提琴或芭蕉扇。

 

傘莎、十大功勞其葉形似傘;葉片大的植物如荷葉、芭蕉葉、蓬萊蕉、黃金葛等均有清爽感覺,其他如竹、榕樹、莎欏、松、柏、蕨類等也帶有涼意。

 

象徵意義

 

扇子不僅是夏天消暑工具,也是戲劇、舞蹈、魔術表演、廣告、贈送品的道具。文學作品裏諸葛亮搖的是羽毛扇、孫悟空過火焰山用的是芭蕉扇、宋江兄弟宋清用的是鐵扇、林黛玉用的是絹扇、虎妞的爹劉四用的是大蒲扇,不同人物使用不同的扇子。

 

京劇中扇子很少真正用來扇涼,而是表現人物身份、性格不可或缺的輔助工具。詩讚稱:「擺臂清風至,迎來暑氣消。文人娛紙扇,壯士愛芭蕉。」唐太宗賜扇,要求“庶動清風,以揚美德。”金劉祁撰《歸志》:金朝海陵在為藩王時曾書人扇云:“大柄若在手,清風滿天下。”寓意深刻的扇書,可體現書扇者或持扇者的志趣、品格與德行。

 

台灣、香港、澳門等地有些人忌用扇子贈送親友,因送扇與送喪諧音相近。如看中親朋的一把扇子,要它贈送,也要象徵性付款。但好扇是受人珍愛的,不會被拋棄。

 

招涼的扇子,代表清風可消暑氣,仁德之風之意,有避邪、放棄、再見、不離不棄、友誼等意義,也象徵智慧、人物的代表。扇子涉及涼熱,常藉以訴說冷暖人情與世態炎涼。

 

配用花材

 

蒲葵多樣性的面貌在花藝表現上,有不同方式呈現,或作消暑、或作心象、或作敘述。以蒲葵或似扇面花材或以扇面書畫搭配相關花材

 

果類:如西瓜、香瓜、蓮霧。

 

綠葉如十大功勞、芭蕉、傘莎、山蘇、山棕、、雙扇蕨、蓬萊蕉、黃金葛、琴葉榕、綾邊火燭、莎蘿、垂柳、芒萁、荷葉、睡蓮葉、香蒲、艾草、鐵線蕨等。

 

花卉如睡蓮、萍蓬草、慈姑、布袋蓮、燕子花、野百合、海芋、馬纓丹、茉莉、桂花、紫薇、九重葛等。其他如浮萍、苔蘚、青苔、沙石。

 

蒲葵葉面大,是其特色。強調造型時,以線條、點狀、塊狀花材配搭,有其特殊效果。

 

        若以文人對扇之情感表達,花材如竹、松、芭蕉葉、荷花、菊花等較富雅趣、品命花木安置,以求格高。

  

結語

 

環保意識與節能,日益受重視,故相關商品、高科技產業也朝此目標探討,炎炎夏日,扇子的使用,可消暑、兼具環保,一舉兩得。

 

「扇子有風,拿在手中,有人來借,等到立冬。」這是老北京城裏民間傳誦的民謠。早期沒有空調電扇,在盛夏酷暑,一把扇子,陪你度過炎熱的夏天。

 

精美的製作,名人題詩作畫,成了藝術價值極高的工藝品,供國人甚至世界人士的賞玩珍藏。與人們生活更多元、更密切。要有名人書畫,才能流傳千古,才能成為名扇。有說:扇者,慎密心思,使扇之人多為智者。用扇不喜使用蠻力,以巧取勝。扇的武功不具備太大傷害,卻可扭轉乾坤。有說是璀璨奪目的中華奇葩,是儒家文化智慧、品位與涵養的象徵。扇,凝聚著詩、書、畫的神韻與寄託,散發傳統手工藝的獨特匠心,也是民族文化傳統的藝術瑰寶。

 

扇,不僅是搖風納涼的工具,也是一種典雅飾品和妝扮。在文人雅士手中,它是灑脫飄逸;在仕女佳麗手上,更是風情萬種。扇是高雅、友好的象徵,代表文明。無論在古時或現代,與人們更是不可或缺之物。

 

插作時以類似蒲葵、芭蕉之類葉物,佐以花材做為表現,有涼意、歡樂、雅趣、智慧、不離不棄、失意等意。以扇或扇面書畫為配件或以文人式表達、或寫景、或造型作為花藝創作,呈現多樣變化。

 

 

參考資料:中國古典節序插花、扇的藝術、扇子趣話、中華扇史與扇文化、中國扇子藝術、

中華插花史研究、中國人傳承的歲時。

 

 

作品欣賞

 

 

策劃:鄭美櫻

插作:鄭美櫻、黃緞、盧春美、張秀美、羅吟惠、林均柔、羅淑美、林淑芬

協助:凃謹

 

荷風送香竹露滴

 

花材:竹、荷葉、菊花、斑紋草蘭

 

花器:青瓷器(裕源陶瓷藝術品行提供

 

花型:寫景理念花

 

 

庶動清風揚美德

 

花材:松、菊花、蒲葵、星點木、雪梅、柏

 

花器:瓶(晟達陶瓷工藝社提供

 

花型:理念花

 

 

嬌香承意發

 

花材:荷花、荷葉

 

花器:瓶

 

花型:心象花

 

 

 

一扇在手暑意消

 

花材:文竹、山水仙、雞冠花、千年木、棕櫚

 

花器:變形器(晟達陶瓷工藝社提供)

 

花型:寫景造型花

 

 

 

來風堪避暑,靜夜致清涼

 

花材:蘆筍、慈姑、太陽花、深山櫻、洋桔梗、水芋、商陸

 

花器:盤(雍正明提供

 

花型:寫景花

 

 

 

舉世炎涼柰爾何!

 

花材:向日葵、雪梅、棕櫚 、椰殼

 

花器:變形器(雍正明提供

 

花型:心象花

 

 

 

 睹物思故人

 

 花材:蘭花、文竹、檳榔花序

 

 花器:長頸瓶(裕源陶瓷藝術品行提供

 

 花型:心象造型花

 

 

 

水光瀲灔德風載

 

花材:松、蘭花、荷葉、海葡萄、水芙蓉

 

花器:盤(晟達陶瓷工藝社提供

 

花型:寫景花

 

 

 

 

朝暮有清風

 

花材:火炬薑、荷花、文竹、山水仙、芋葉、 藤、厚皮香

 

花器:變形器(晟達陶瓷工藝社提供

 

型:心象寫景花

 

 

 

 

擋卻人間寒暑

 

花材:鐵砲百合、南天竹、竹、燈籠花、蘆筍、水芙蓉、電信蘭

 

花器:盤(雍正明提供

 

花型:寫景花

 

 

 

 

風裏夢迴

 

花材:福蘭、竹、雞冠花、芋葉、芭蕉葉、斑紋草蘭、山蘇

 

花器:盤(雍正明提供

 

花型:心象造型花

 

 

 

 

芰荷枯折隨風濤

 

花材:慈姑、荷葉、蓮藕

 

花器:造型器(晟達陶瓷工藝社提供

 

型:心象花

 

 

 

 

低面深藏碧傘中

 

花材:鐵砲百合、草海桐、商陸、柏

 

花器:筒(裕源陶瓷藝術品行提供

 

花型:心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