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暨推廣

漫談做壽禮俗

徐福全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禮記‧內則》說:「子生,男子設弧於門左,女子設悅於門右。」意謂生男之家, 要在門左懸掛象徵弓的弧;生女之家,要在門右懸掛一條擦桌椅用的佩巾,它的作用除昭告 鄰居有新生命的誕生之外,同時也宣布男女有別。由於上古有這項特殊的生育風俗,因此 「懸弧之慶」、「懸悅之慶」就成為後世老先生、老太太慶生做壽之代稱。

在傳統的農業社會時代,講究倫理,強調尊老重賢,因此對幼兒、少年、青年等階級的 生日滿一週年,也就是兩歲的生日,一般都未隆重辦理,只有慶生,俗稱「度晬」,會特別 注意:早在南北朝時代,就有利用此日在小壽星之前放置弓矢、紙筆或刀尺、針線及珍寶服 玩,觀察他〈她〉首先抓取何物,以預卜其性向的風俗。此後每年生日一般都是由父母用水 煮幾個雞蛋,分給小壽星及其兄弟姊妹,人各一個,剝殼而吃,藉以提醒這一天是她長尾巴 的日子而己,這叫做「小生日」。


仙鶴獻壽

從「度晬」之後到六十歲以前,所有的生日都是「小生日」,沒有特別慶祝,不過結婚的人,新婚第二年,岳家要來為新郎、新娘的生日送禮,俗稱「做新生日」;另外新郎三十歲〈客家人是三十一歲〉那年,岳家也要來送生日禮物,主人要辦桌請客,算是比較特別。

根據傳統的思想,人要活到六十歲以上,六十個天干地支經歷一輪,才有資格稱「壽」〈古人以六十歲為下壽,七十古稀為中壽,八十耋齡為上壽〉,才能做「大生日」,盛大辦理。不過一般都是每隔十年做一次大生日,也就是選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歲〈有些地區則是用六一、七一、八一、九一歲〉做大壽,至於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歲之生日,雖然也慶生,但規模較小。

做壽,一般都是由子女或門生故舊基於孝心或感恩而發起,為了對壽星表達欽敬感謝之意,親友門生不但恭敬奉贈珍貴禮物,有文墨者更會絞盡心思,撰擬「壽序」、「壽對」對壽公、壽婆加以歌頌讚美,成為一種很別緻的生日禮物。

生日禮物種類最多,士紳之家,其親友會合資敦請達官顯要或書法名家書寫壽聯或壽屏,生日當天懸掛在大廳中央牆上,前面下置一張香案,上面紅燭高照,擺滿壽桃、壽麵,兩旁更陳列著與菊與松柏的盆景,而壽星即盛裝坐在正位,接受親友、晚輩、門生等的祝賀與拜壽,由司儀喊禮。拜壽時,依輩分順序入堂行拜,平輩只是行揖拜禮,晚輩則要行跪拜之禮。一般都是三跪九叩,也有人是行四跪八拜之禮。

拜壽儀式結束之後,主人會擺設酒席宴請賓客。富貴之家,還會搭棚演戲祝壽,其戲碼多為西王母蟠桃會之類。酒席的菜餚中,必有一道壽麵,賓客挾取時,必須將它「全長」挾入碗內,以象徵長壽,忌諱故意用筷子從中切斷。宴席結束,為讓所有來賓共同分享這份喜悅與福氣,主人會回贈客人每人一份壽桃帶回家去,台灣地區的風俗則是以「紅龜粿」取代壽桃。

台灣的傳統習俗,子女為父母做六十大壽時〈若父母皆健在且同庚則稱六十雙壽〉,兒子們負責生日宴席所有的費用,而出嫁的女兒則要合資為壽星製作壹套體面的衣服及鞋帽,若是女壽星還要加上一支黃金打造的長髮簪,這一套禮服生日當天穿戴之後,除非遇有重大慶典,平常是不會使用,收藏在衣櫃當中;多年之後當他去世時,這一套禮服便順理成章成為他的壽衣之一。
有錢人做大生日,子女、親友、門生要贈送珍貴禮物,甚至殺豬公酬神演戲,在正式生日之前先「暖壽」一番,生日當天又舉行隆重拜壽禮節,大宴賓客,風風光光。至於大多數的平民百姓,雖無偌大場面,然而晚輩為長輩做壽慶生的敬意絲毫不減,常見鄉間村民用古色古香的「謝籃」挑著禮物,要去向姑丈或岳父母之類的長輩拜壽。籃中的禮品一般都是:
帶肉的豬腳〈一定是前腳〉、麵線、花生、酒〈如公賣局的福酒〉、雞蛋、褔圓等六項或八項,成雙的禮物。其中豬腳麵線是要祝壽星長壽,花生台語叫「土豆」是要祝壽星「食到老老老」,酒是長長久久,蛋表生生不息,褔圓則是祝壽星福分豐厚,可以說每一樣禮物都寓含著豐富的鄉土人情味。

今天台灣經濟繁榮,民生樂利,團民壽命普遍延長;加上工商社會,家庭人口簡單,做壽活動已不像昔日那樣場面浩大,不過每年生日,兒女媳孫攙扶壽公、壽婆上館子品佳餚、切蛋糕,這種「年年生日快樂」的慶生方式,一樣令人感到十分溫馨。


壽如南嶽老壽星
花材:黃金扁柏、針墊花、變葉木、紫陽花
花型:理念寫景花 

「挾東海壽與山齊,神仙來果獻長生」大紫陽花如紫雲,壽星乘此降人間,蟠桃慶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