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暨推廣

造型創作-理象氣數「理」的綜合表現

探討《易經》的「理」與宋明理學之立論與特質              

 

 

文/張秀美

 

 物物皆有理

 

 花材 : 天堂鳥、斑葉蘭、海樹、洋桔梗、小菊、雪梅

 

 花器 : 陶瓶(李秋吉先生提供)

 

 花型:心象理念花

 

 天下之物皆能窮,只是一理,天堂鳥、斑葉蘭、海樹、洋桔梗、小菊、雪梅等花

 

 材,形色皆含自然之理,和諧插於瓶中成為人文創意。

 

 

前言

 

《易經》是群經之首,代表古代中國對宇宙歷程和人生歷程觀察的深度廣度,可說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智 慧經典。古來研究易經不出理象氣數 四大方向,「理」在探討「主中」「合道」的法則,「象」在探討宇宙真諦及顯現的痕跡以印證天機得的美妙。「氣」在探討天地間運行的力量,以測知生命之長 短與契機。「數」在透視天地的比重與質量的組合。表現在中華花藝時,理為理 念,象為寫景,氣為心象,數為造型。理」在探討「主中」「合道」的法則,「主中」即是「中庸之道」,「合道」則是合乎天道和人道,兩者均是以「善」為核心價值之道。

 

        再者,「主中」和「合道」不離「天人合一」思想範疇。從周初易經時代至 宋明理學時代,時間跨越超過兩千年,空間從黃河流域擴展至長江流域,然而中 國特有的「天人合一」思想一脈相承,最終肯定人和天地三者在宇宙間的價值等同,都是以「善」為價值所在,發揮人本主義的極致。

 

造型創作-理象氣數「理」的綜合表現,謹從《易經》之理象氣數的「理」, 以及宋明理學中的「理」進一步探討。

 

易的結構

 

伏羲氏畫八卦,為中國文字之雛型;周文王演周易,是中國文化的開端。《易 經》這部書,不但是中國最早的經典,而且自古以來,就被推崇備至,尊為「群經之首」。

                                                                   

《易經》「繫辭傳」上說:「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 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作八卦」。易是占 卜吉凶之書。考古證實殷商時代盛行用龜甲占卜,以燒裂的龜甲紋占斷吉凶,稱 作「卜」,卜字即是裂紋的象形。到了周朝,又多用蓍草占卜,稱作「筮」。

 

「易」這一命名,根據《說文解字》,「易」是蜥蜴的象形,蜥蜴又名變色龍隨環境不時變色,以變化的含義命名為「易」,以象徵宇宙天地的千變萬化。

 

六十四卦是由-與- -兩種稱為「爻」的符號,由下而上,順序以六畫構成 六十四卦後面附有解說全卦的「卦辭」。「卦辭」是周文王撰寫的,「繫辭傳」中說:「卦辭的含義隱微,充滿了危機意識」。「卦辭」後面是「爻辭」,解說六爻每一爻的含義。一說「爻辭」也是周文王寫的,不過,其中引述許多文王以後發生的事情,仍以周公著作「爻辭」的說法比較妥當。「繫辭傳」是「易」的整體概論,使易不僅止於占卜,更提升成為高度的哲學,在中國哲學史上,是一篇極其重要的論文。             

                                          

「理」是在探討「主中」「合道」的法則。                         

 

「主中」其來有自。

 

八卦每卦由三個爻組成,共有八種排列的可能,此即傳統所謂的「八卦」。然後取兩卦相重為「重卦」,於是有六十四個重卦,每一重卦所含之六個爻稱作「六爻」。「爻」是構成「卦」及「重卦」的基本單元,本來不一定有特殊意義,然而易的占卜法則,卻又以「爻」定吉凶,因此「爻」亦必須有特殊意義。

 

卦辭和爻辭的性質稍有不同。卦辭論吉凶,大抵是將卦象當做人生某種際遇看待,而衹泛論自處之道。爻辭則不然,至少有兩種特色:

(一)、爻辭論各爻的吉凶時,常有「物極必反」的觀念。具體而言,卦象吉者,最後一爻多半反而不吉;卦象凶者,最後一爻有時反而吉。                    爻辭中所表現的「物極必反」觀念,表示對「變化本質」和「變化過程」分別看待,認為「物極必反」乃是變化的本質。 「物極必反」的觀念,其中蘊含「中庸之道」的意識。

(二)、爻辭中常見另有一種判斷吉凶的原則,此即「主中」的觀念。每一重卦由內外二卦組成,故重卦六爻,由下往上算,第二爻位於內卦之中,第五爻位於外卦之中,二五兩爻之象照例較好,而在吉卦之中尤好,透露以「中」為「吉」的原則。就「主中」的觀念而言,蘊含「變中不變」的本義,無論吉凶如何變易不息,每一狀態皆有「吉」存在其「中」,視為「中正」,故得「吉」。宇宙歷程生生不息,「上天有好生之德」,生生不息即是德,德就是吉。吉凶的際遇並非吉時得生凶時得死,無論是吉是凶,最後宇宙歷程還是生生不息。      

 

合道-易經中的人生哲理。

 

1、天人合一的哲理。                                                    

     六十四卦象出自對宇宙歷程的觀察,繫辭中闡述宇宙歷程與人生歷程息息相關,這即是中國傳統以來「天人合一」思想的開端。漢武帝時期,《淮南子》即有以天地為一大宇宙,人身為一小宇宙的論述。到了宋代理學家,心學學派強調「心即是理」,更將人的價值提升到與天地的價值同等。

 

 

  花開運現

 

  花材 : 枯蓮蓬、荷葉、荷花、鹿角草、枯枝

 

  花器 : 陶盤(大福陶藝提供)

 

  花型:寫景心象理念花

 

  花開花落現理呈象,理者與氣不可離異。綠葉

 

  紅蓮於陶盤中,取極點之心插作,故生氣昂然,

 

  可謂好運連連。

 

 

2、憂患意識的哲理。                                                    

       宇宙變化程序中,有好有不好,有吉有凶乃必然之理,繫辭云:「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吉凶與動,常常相即不離,而宇宙演化即是一動,「動輒得咎」所以宇宙有吉有凶,危險與機會並存,乃必然之勢。故繫辭云:「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易》本是占卜吉凶之書,周文王撰述卦辭之際,正是遭逢生死危機之時,以「憂患意識」迎接危機,洞察吉凶順逆背後蘊含「物極必反」哲理。                                      同樣的憂患意識,歷史上屢見不鮮,如春秋晚期吳越相爭,處於劣勢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楚漢相爭前期陷入困境的劉邦,絕不輕易向命運屈服,終能逢凶化吉扭轉乾坤。

                    

3、人性本善的哲理。                                               

     天地萬物生生不息,因為「上天有好生之德」,天理是德也是善,從「天人合一」哲理,不難推論「人性本善」的哲理,肯定人性的崇高價值。

            

宋明理學的立論與特質

 

一、 理學發達的原因

 

1.時代背景

      宋朝初期君主為糾正五代時道德淪亡、軍人擅政、朝代屢易的局面,因此刻意改弦更張重文輕武,優禮文臣,使文化大興,醞釀理學之興盛。

 

2.思想融和

      唐代以來,儒釋道三教經長期論辯,已漸趨融和,為後來理學開創有利的條件與環境。

 

3.書院發達及印刷術的普及

      宋代私人講學風氣盛行,而主持書院者大多為碩學鴻儒。印刷術的發達,導致書籍大量流通,學術思想的作品就普及開來。

 

二、宋代理學的派別:

宋代理學的學派,主要有北宋的濂派、關派、洛派,以及南宋的閩派和象山學派。其中濂、關、洛、閩被稱為宋代理學的四大派。周敦頤、二程、邵雍、張載合稱「北宋五子」。

 

三、宋代理學各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學術思想

 

1.濂派:

代表人物周敦頤,湖南道縣濂溪人,其學派稱為濂溪派,簡稱濂派。是宋代理學的開山祖師,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說明天地萬物之始,指出天地的演變過程為「無極而太極」。由太極而陰陽五行,由陰陽五行而化生萬物。又從宇宙觀 推論到人生觀,而歸於主靜,惟靜故無欲,無欲則誠,才能達到「誠立明通」,開啟理學風氣之先。成為宋代理學的開山祖師。

 

2.關派:

代表人物張載,關中郿縣人。關中指陝西。主張太虛論、人性說、道德說。

太虛即是氣也,是具體存在的,太虛凝聚之時就是物,故萬物為太虛變化之客形(外在形式),換言之萬物的本體就是太虛,萬物分散則仍復歸於太虛。太虛凝聚之時,有清有濁,故各人氣質亦不相同,「天地之性,有善無惡,氣質之性,有善有惡」。教育之重要在能變化氣質。主張「以禮為本」,可以變化氣質,知禮成性。「以無我為大」,可以達到「民胞物與」之境界,又主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來世開太平」。

 

3.洛派:

代表人物二程兄弟(程顥、程頤),河南洛陽人。

程顥(明道)注重內心修養,認為良知出於天性,明心可見性,主張「識仁」,以「誠敬」存之,並須身體力行,從實際生活中去驗証真理。開南宋陸象山一派。

程頤(伊川)主張涵養須用敬,主張進學在致知、格物窮理。敬即專一,不怠惰;格物即窮究事物之原理。注重居敬和致知,開南宋朱子一派。

 

開闔之道

 

花材 : 南天竹、天堂鳥、斑葉蘭、柏、斑草蘭、

            洋桔梗、小菊、電信蘭、枯枝

 

花器 : 

 

花型:寫景理念花

 

陰陽開闔無先後,天地之化,生生不窮。於陶缸中,取

 

南天竹、天堂鳥、斑葉蘭、柏、斑草蘭、 洋桔梗插作理

 

念花,亭亭之姿象之理氣齊存。

 

4.閩派:

朱子講學於閩,世稱閩派。朱熹集北宋理學之大成,融會貫通,自成一派。他本於二程,而側重小程之學,主張格物窮理為入聖的基礎。又主張「存天理,去人欲」居敬為要。

提出理氣二元說及心性說。理是形式法則,天地萬物皆有,氣是實質內容,代表人物是二程兄弟,重內心寧靜,從人生經驗建立人生理論。

朱子認為性可以分為天地之性和氣質之性。理是至善的,天地之性是純粹至善。氣有清濁,所以氣質之性就有善惡,而人人皆具備天地之性和氣質之性。

人與萬物由理氣二者而成,理即太極,太極即性,是人物所共得,此為本性。表示天理與人性等量其觀。

朱熹集二程理學之大成,以小程為經,大程為緯,他重視修養本性,修養先要養心,養心必須在致知,主要由讀聖賢書(四書)入手,此即所謂「道問學」,認為讀書要格物致知。為學要廣博,為學之道在於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把天理加在倫理之中,建立三綱五常的倫理架構。三綱是指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為臣綱。五常為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君臣有義。

 

5.象山學派:

 代表人物陸九淵,江西金溪人,曾講學於象山,故稱象山先生。

主張尊德性,認為「心即理」,萬物皆備於我,不假外求,反對朱子格物窮理說。他教人開放自己的心境,自然能了解一切事物的道理。換言之,即只要除去內心物慾之矇蔽,自然能領悟人生,演繹出天地萬物之道理。

他主張求學的目的在於「學做人」,故曾謂「我雖不識一字,還可堂堂正正地做一個人」,可見他之注重修養心性。而朱熹以造就完人為目的。

 陸象山認為人因不能找到本心所以為惡,故修養的目的就是「求本心」,不需外求。認識本心就是理,就是認識是非的標準。為學之道在於認識本心,為學的作用在於明心為根本,並不需要認識外界事物,以「格物致知」來擴展思維知識能力,而是體認和表現道德品性。

 

四、明代理學的代表人物及其學術思想

 

  姚江學派(陽明學說)代表人物王守仁,浙江餘姚人,曾講學於紹興的陽明洞,故稱陽明先生。

他繼承並發展了南宋陸九淵的心學。主張心即理,致良知,又主張「知行合一」力行哲學,認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其學說在明代中葉以後取代了程朱之學的地位,風靡一時。

 

五、宋代理學的美學意涵

中國傳統美學是一種人生美學,其性質和作用並不只是傳達美的知識,而在於培育和提升人的生存境界。

 

宋代理學思潮是繼先秦儒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之後,儒家學說的又一重大發展階段。如同整個宋代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宋代美學也是中國古典美學思想發展史上的高峰。

 

宋代理學包括整個學術呈現著對儒、釋、道三大學派的整合態勢,從唐代三教鼎立以佛教為首,到宋代三教融合以儒教為主。同樣道理,宋代美學廣泛吸納各種學術思想,有著傳統儒家人倫精神,並以儒家本位吸收禪宗和道家的美學思想,從中吸取所需的美學觀點。總之,宋代美學亦步亦趨遵循理學的發展趨勢,從道德心性走向人生審美境界。

 

循此以觀,崇尚理性、面對現實人生,追求平淡的藝術風格和自然性的人生境界是宋代美學的基本精神。 中國古典美學重在追求和諧,經由情景交融實現「天人合一」的人生審美境界,其核心是「人」,期使「善」與「美」獲得一致。

 

六、花藝中理象氣數「理」的綜合表現

 

宋代瓶花的表現真正樹立了理念花的典型,由於宋代崇尚文治尊重文人,文人地位提高,書院興盛學術自由,詞學和文人畫發達,市民文化興起,精通哲學的文學家輩出、創造美學發展的重要契機。理學研究的深入都使宋代藝術顯示出自身的獨特性。其創作首重「性理思考」,要的是「浩然之氣」、「清通靈明」;作品時時顯現「天理」與「人心」、「天道」與「倫理」,因此態度上是「尊德性」、「立準則」的,執行過程,朱子講求「靜」、陸象山講求「敬」,作品常帶有解說教義,述說哲理的意味,因此花藝的創作尤重視素材的意義與品相的表達。

                           

理象氣數「理」的綜合表現,也是藝術創作之一,一件理想的作品往往是理 象氣數的完美結合,創作時應以「理」的意念為主再融入象、氣、數於作品當中, 讓作品更加圓融豐富,在花藝創作時可有寫景理念、心象理念和造型理念等不同風格的表現。

自然而然

花材 : 竹、芍藥、斑葉蘭、海瑞、千日紅、電信蘭、雪梅

 

花器 : 變型陶碗(李秋吉先生提供)

 

花型:寫景理念花

 

玄黃色雜,方圓體分,花草呈瑞,「夫豈外飾,蓋自然耳」,以

 

花卉自然的色彩,插於陶器中心之極點,竹枝直立而上,整體花

 

型,在闡發人與花木本然之性。

 

結語

 

綜觀以上兩「理」,周易的「理」是「天人合一」及「中庸之道」的道理, 而宋明理學的「理」,肯定人的價值等同天地的價值,天理即人心,每個人只要 經過修心養性與格物致知,即可達到頂天立地的境界,花藝創作也是同理。

 

雖人性常為氣所矇蔽,朱子也認為人的修為旨在變化氣質,插花正是修養人 性,變化氣質之一環,故插作以「理」為出發點的理象氣數之綜合表現,是可以達到至善至美的目的。

 

參考資料

1.      黃永川   采芹齋花論

2.      黃永川   「秉德守真」─中華花藝的精神所在與其價值(講稿)

3.      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 

4.      鄒其昌   朱熹與中國美學精神 (論文)

5.      孫振聲   白話易經

6.      中華花藝探賾(一)─理念花

 

 

理象氣數─「理」的綜合表現作品研究

 

 

策劃:張秀美

 

插作人員:張秀美、林均柔、李美增、盧春美、黄群雅、楊秋霞、黄緞、陳麗娜、羅淑美

 

協助:曾飛雲

 

承天厚德

花材 : 木麻黄、葉蘭、雞冠花、雪梅、電信蘭、鹿角草、菊

花器 : 小缸(大福陶藝提供)

 

花型:心象理念花

 

承天厚德、百花齊發,花藝家愛花、惜花、插花,「萬物之

 

生意最可觀,此元者善之長也,斯所謂仁也」。仁者與萬物

 

同體。

 

 

草木賁華

花材藤、枯木、向日葵、火鶴葉、尤加利果、火龍果、羊毛松、

          

            洋桔梗、黄楊、雪梅、星點木、假玉簪葉、小天堂鳥

 

花器陶盤

 

花型:寫景理念花

 

「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蓋自然耳」。水盤插寫景理念花,

 

詮釋「天地之大德日生」與自然之「道」。

 

 

天地之「誠」

 

花材: 小手毬、夜來香、木瓜百合、柏、假玉簪葉、海芋、鹿角草、

       

              苿莉、電信蘭

 

花器  陶盤(大福陶藝提供)

 

花型 :  寫景理念花

 

萬物由陰陽二氣交感而生,欣欣花木為天地之「誠」,亦為人天之「仁」。

 

花藝家於盤中插花,與花木共體天地之大德。

 

 

 

  秉心立道

 

  花材: 椰殼、蘭葉、香水百合、深山櫻、山茶、小菊、電信蘭

 

  花器: 陶碗(大福陶藝提供)

 

  花型:心象造型理念花

 

 「心何以知?曰虛一而靜」理念花由碗之極點出枝,靜而虛心,可以

 

     動而不亂,涵蓋許多事理。

 

 

 

  心有徵知

 

   花材 南天竹、羊毛松、綉線、柏、山葡萄、菊花、洋桔梗、深山櫻、山茶、

 

          斑葉蘭、椰殼

 

   花器

 

   花型:理念花

 

   朱熹說:「天地以化生萬物為心,人得天地之心為心,故仁。」

 

   瓶中插花,取線為心,以徵知所有事理。

 

 

涵養

 

花材:向日葵、觀音蓮、柏、石竹、雪梅、杜鵑、海葡萄、海樹、電信蘭

 

花器:瓶

 

花型:心象理念花

 

涵養須用敬,正其心養其性,用向日葵、觀音蓮、柏、石竹...等花材植物,

 

插作理念花,以為修身養性之意。

 

 

天地之德

 

花材: 非洲鬱金香、葉蘭、海樹、洋桔梗、文竹、小菊、柏、向日葵、

       

              海葡萄

 

花器: 青瓷瓶(皇家陶藝提供)

 

花型:造型理念花

 

上天造物者,有心、有情也有德,「天地之大德曰生」,非洲鬱金香、

 

葉蘭、海樹等花材插於瓶中,端麗典雅,既追求神聖美,亦顯倫理、生

 

生之趣。

 

 

百花深處有人家

 

花材: 畫眉草、姬菖蒲、海芋、星點木、青龍葉、雪梅、寶石葉、木頭、麒麟草

 

花器: 陶盤(大福陶藝提供)

 

花型:寫景理念花

 

萬物由理氣二元而成,「人得理之全,物得理之偏」。盤中水光瀲灩,畫眉草、

 

姬菖蒲、海芋、星點木、青龍葉、雪梅、寶石葉、木頭、麒麟草各展形色彩姿,

 

花藝家營造一美景,以參究「理一而殊」之理。

 

 

以水正心

 

花材: 虎尾百合、菊花、小菊、火鶴葉、雪梅、枯枝、斑葉蘭、星點木、

       

              柏、海芙蓉

 

花器: 陶盤

 

花型: 寫景理念花

 

「此心此理,貫通融合,美在其中,不勞外索」(袁 )。圓盤象徵大地、山水、

 

  池沼,以水正心,花草自與人和諧相親,有善有美,自成花「道」。

 

 

有心有情

 

花材: 天堂鳥、山葡萄、斑葉蘭、星點木、繡球花、柏、黃椰子、小菊、

       

              電信蘭、菊花、千日紅

 

花器: 陶缸(大福陶藝提供)

 

花型:理念花

 

易經說:「生生之謂易」,上天有好生之德,花藝家效法聖人參天地之化育,

 

插花配色以天堂鳥為心,虛心體道與修身。

 

 

感「心」

 

花材: 香蕉、蝴蝶蘭、杜鵑、小菊、水晶火燭、枯木、洋桔梗

 

花器: 陶盤

 

花型: 寫景理念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聲。」天理流行,隋處

 

充滿人心感觸,於盤中插花呈象,心物相通,感情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