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插花在素材的取捨上甚為廣泛,凡是帶有生命「意圖」暗示,寓意進取,可以助長完成審美功能的靜物,均為考慮的對象,因此除花木之外,尚包括乾燥的植物,動物的軀殼及礦物,如靈芝、貝殼、蔬果、文玩等,這些花材除其本身具有的原始外觀形色之美外,另有人文給予的美意與象徵意義。

  就原始材料而言,造型藝術以「形」與「色」為其特色,插花藝術亦然,所不同的是,中國人品賞花木除其形色之美外,尚注意花的香味、光彩、質量、神氣、性格等等。

  形色指的是以多變而優美的點線面塊體及繁複的色彩組合造形所形成的美,換言之即花的形狀與色彩。香味於花材中不僅來自花朵,也來自枝葉,如松柏等,而泥土芬芳的聯想更耐人尋味。在花的香味中,各花間均有不同,高品命的花木如梅、蘭、牡丹等更是香遠溢清,令人鼻爽神怡,愛不釋手。光彩是指花葉因色彩及神色互調下所形成的光潤色澤與精神美意而言。神氣是指草木的生命意志與精神氣韻。性格是指花材的天生習性與格調品味。
  
  
插花就是將具有不同形色、香味、光彩、質量、神氣、性格的草木之美,作意味深遠的巧妙搭配。在歷代的插花配材中,文人插花配材較為樸實簡約,而宮廷插花喜歡繁複,年節喜慶多至十餘種的配材則是常見的。因此一件作品有時候被視為含生命意味的色與塊,或點與面,乃至線與光彩的有機組合,既可將之視為一首曲子,也可視為一闕好的詩篇,直接或間接向觀賞者傳出濃郁的美的訊息。這些訊息或田園的,或山水的,或宮廷的,或民間的,或簡樸的,或壯麗的,或交響的,或獨奏的。

  對初學者而言,花材的搭配常僅偏重於形色與質量的變化,而忽略其神氣與性格。中國插花既首重意趣,而意趣的表現偏重在透過形色質量之外的光彩,神氣與性格等所呈現的感受,其中自然不乏象徵意味的探討。象徵意義在中國插花雖非絕對計較,但其所寓含的意味常決定了一件作品的好壞。

  花木被選為作品的材料除了完美形色本質外,它常具有其不凡的意義,那就是它的象徵意義了,對以意趣為重的中國插花而言,花材的象徵意義尤為重要。因為這些象徵意義花草在人們的眼中的價值增高,且賦予了生命,插花藝術中尤為珍視。

  一般言,花草意義之好壞取決於三類:一為因物本身名稱及別名之音而有好壞,如牡丹,常被人珍為富貴是為好花,水仙,水中之仙也屬好花,而「石楠」的石音與「死」近,而常被排拒。二為因物本身實質性格好壞而訂,如松柏寄意長青不老,慈菇一株可長十二子而寓意子孫繁榮,梅花之純潔堅貞等是。若山藤,以其生性糾葛,而常被排拒。

  三為傳說故事所關,如瑞香相傳有比丘於夢中聞其香而視為瑞香的典故,因是好花,虞美人則因相傳項羽夫人虞美人之化身而得名,而常被排拒等等。

  近代每對其意義不加追究,以其外型美有助於插花造型故也。若一般奉獻神衹的花則仍然講究,如花色選用莊嚴素樸者等是。何種場合使用何種花草,必定須先瞭解花草的象徵,有些花雖然不宜作為喜慶花,但象徵意義極為特殊,在插花學上應瞭如指掌乃能應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