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靜.淡.雅

 

文/圖 徐秀嬪 文化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在為學生初上藝術課程時,常會問及「什麼是藝術?」也常被學生問及「什麼才算是真正藝術?」

 

        似乎這是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但也很難一時深入解說!所以學子不是張著嘴巴,就是輕輕的以一個「美」

字帶過。

 

      「藝術就是美?」「美」就是藝術?

 

        應該就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親愛的」,如果我把應該「美」的東西,變「醜」了呢?算不算藝術?

 

        舉個例子吧!植物本身就很美,但把它堆砌在一起,變得難看,不舒服時,就「不美」了,那還能說是「藝

術」嗎?

 

      「美」,應該會發自內心的讚嘆!應該是「舒服」、「愉悅」的啊!

 

        古來至聖先哲也都探討什麼是「藝術」?看法、論點也不少!如

 

        亞里斯多德說:「藝術是自然的模仿。

 

        居友說:「藝術是理性和意識的生活表現。

 

        謝林說:「藝術是於有限材料之中,寓以無限的精神。

 

        萊森說:「藝術是以美為理想,而完成的自然。

 

        席勒說:「藝術是感情與理智的調和。

 

       托爾斯泰說:「藝術是人間傳達其感情的手段。

 

       黑格爾說:「藝術是絕對的精神予以直覺的表現。

 

      叔本華說:「藝術是我們忘卻現實的苦惱的一種一時的解脫劑。

 

      康丁斯基也說:「藝術是藝術家內心的世界,感情的表白。

 

      以上是西方哲人、思想家的說法。那東方呢?

 

   《說文解字》說:藝術是「執,種也」。

 

   《孟子.滕文公》:「樹藝五榖。

 

   《禮樂記》:「藝成而下。

 

  《論語.雍也》:「求也藝。

 

     孔子說:「依於仁,游於藝。

 

     古人以「禮、樂、射、御、書、數」是為「六藝」。

 

以上東方的觀念及對「藝」的看法裡,「技術」面是涵蓋較廣,內心世界的傳達似乎較少。但是又不然,「技術」是「形式」,是建立在「內容」的「內心」的傳達上。

 

見於「事為藝」的「十解」說:「才能曰藝,準曰藝,法制曰藝,條理曰藝,分曰藝,種曰藝,極曰藝,術曰藝,文學與藝術曰藝,整合技術曰藝(包括文化、學術、思想)。」

 

「事」為何?凡具體、抽象之事也!

 

 

        

 

生命的牽引                                看山是山

 

 

 

今人說「藝術」,不就是一種真誠、感情、合理、珍惜、關懷、感動的傳達嗎?是很「康丁斯基」的!

 

哦!那就簡單了!我以一顆真誠、熱情有加的感動去繪一幅畫,那也是藝術?!或是以珍惜、關懷的心將一枝美麗的花放入瓶中就是藝術?藝術是這麼簡單養成?

 

藝術不是理智的認識,而是藝術家的活動或創作,是與科學有別的。在創作活動過程中,要有自己的思想意匠,是與自然有別的。除了自己的思維意念之外,是要精益求精的,所以不是尋常一般的創作行為。

 

「精益求精」是要訓練、培養、了解、充實才能得到的。

 

「藝術」因此在狹義的定義裡,通常指的是一定「含有精益求精的企圖活動與創作,又必須具有一定的審美觀,有審美價值的活動或產物」才算。

 

藝術美被分為兩種:自然美與藝術美(人為)。

 

藝術的表現常「師法自然」為多,「天地有大美」,故大自然的創造是無與倫比。

 

然,人們為了理想、感動而創作,是可以天馬行空,是大自然辦不到的自由和自在!

 

「自由、自在」!誠如宗白華先生說:「世界是無窮盡的,生命是無窮盡的,藝術底境界也是無窮盡的。

 

「適我無非新」、「光景常新」都是無窮盡的感受!

 

「天馬行空」!是意境造景。「西山有時渺然隔雲漢外,有時蒼然墮几席前,不關風雨晴晦也!」這是心境的淡定,非自然的魔術。「遊心之所在」,是一位藝術家之性靈,創造的意象。

 

惲壽平題潔庵的圖說:「諦視斯境,一草一樹,一丘一壑,皆潔庵靈想之所獨闢,總非人間所有。其意象在六合之表,榮落在四時之外。將以尻輪神馬,御冷風以遊無窮。真所謂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塵垢粒糠,淖約冰雪。時俗齷齪,又何能知潔庵遊心之所在哉!」這也是方士庶在《天慵庵隨筆》裡說:「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是在筆墨有無間,……故古人筆墨具此山蒼樹秀,水活石潤於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或率意揮灑,亦皆煉金成液,棄滓存精,曲盡蹈虛揖影之妙。

 

「遊心之所在」是意境!什麼是意境、境界呢?

 

廣泛的說有:功利境界、倫理境界、政治境界、學術境界、宗教境界、藝術境界,六種。

 

 

什麼是「藝術境界」呢?

 

宗白華先生說:「……以宇宙人生的具體為對象,賞玩它的色相、秩序、節奏、和諧,藉以窺見自我的最深心靈的反映,化實景而為虛境,創形象以為象徵,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這就是『藝術境界』。

 

藝術境界是以美為主,來自心靈的反射。「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

 

意境是「心靈的佈置」!是「情與景」的結晶!

 

中國的繪畫藝術裡,最會表現「情景交融」的畫面境界了,時而寫愁,時而寄恨,時而訴說,時而讚嘆,時而含沙射影,時而諷刺批判……。

 

此意境尤其是在宋代之文人藝術裡,發揮得淋漓盡致,甚至化繁為簡。

 

「簡、靜、淡、雅」的特色,將中國歷代以來的藝術推到最高峰的心靈世界。

 

黃賓虹先生曾說:「唐畫如麯,宋畫如酒,元畫以下,漸如酒之加水。時代愈後,加水愈多,近日之畫,已經有水無酒,不能醉人,薄而無味!

 

范仲立指出一個畫家不要「師人」,也不要「師造化」,而要「師心」,「心與神合,故能盡其道。」

 

蘇東坡更道出:「以形寫神」的不重「常形」而重「常理」。常理的體會是視之無形,聽之無聲,全是要在「靜」中去神會。

 

「簡、靜、淡、雅」風格是宋文人畫裡與「禪悅」關係最具體的表現。

 

 

 

剛挺

 

 

 

什麼是「簡」、「靜」、「淡」、「雅」呢?

 

簡:筆簡形具,必非自然人生之形。

 

插花的人,都知道愈簡單愈難插,要在三、兩枝中定「乾坤」、立「宇宙」是不容易的。不只要以「虛」充「實」,「圖地反轉」,還得計白以當黑的「留白」,不僅要張力,還要飽和感!

 

古人云:「學佛者苦梵網之密逃而為『禪定』,學畫者苦門戶之繁逃而為『逸品』。

 

古時評畫之品第,唐之朱景玄在《唐朝名畫論》裡將「神、妙、能、逸」為畫之層次「四格」。而宋之黃休復在《益州名畫記》裡將「四格」改為「逸、神、妙、能」。

 

宋代的文人簡單風格就重在「心法」,「形似人仿造,神似人莫造」,所以文人畫被當時評為「逸品」,是品第最高者。

 

而構成「逸品」的條件,則不外「筆簡形具,必非自然人生之形。」所謂畫家的本領不在能畫什麼?而在能不畫什麼。插花的人的本領不在於能插多大的花?而在能不插什麼,在傳達什麼?

 

靜:氣靜神凝,自得心源,心領神會,予人清明愉快。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慮即是「靜慮」,佛家說「三昧」,「自在力」也!

 

一般常說:「動如脫兔,靜如處子」,「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線象之美

 

 

「靜氣」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為第一要素,倥傯而過,是無法體會,與觀察得到週遭生命的精神底蘊。

 

是故氣靜神凝,才能在靜中自得心源,心領神會,也才有清明愉悅。

 

淡:平淡處悟妙諦,領略「無功之功及無味之味。」

 

「無慾則剛」,「無」字有容,而乃大,「無」沒有界限,無限寬廣,這都要在「淡」中悟到,淡到極點,就能體會「原始之味」,藝術的造形就是常說的「無形之形,無可名之形」了。

 

花藝的作品中,常發現比「大」,而大就太「濃」,可看出心中的「多」及「虛」。

 

讓作品輕鬆,就是不能過重,套現代人的說法:「減肥」吧!

 

雅:高雅、不俗,即是「禪悅」。

 

藝術家們如能超越世俗名利之牽絆,能不加就「減」,讓心澄懷靜觀,自得心源,其創品必定是潔淨雅緻,沒有塵累,沒有世俗染汙,必是宋代「四格」裡的「逸」品,是一種心靈沈澱的「禪悅」。

 

清代戴醇士曾說:「有形者有似,無形者無似,無似何畫?畫其神耳!」簡、靜、淡、雅就是畫其神耳!極耐尋思。

 

蘇東坡詩曰:「廬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未消;到得還來無別事,廬山烟雨浙江潮。

 

蘇東坡的這首詩與辛棄疾的「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語還休,欲語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有同工異曲之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一位藝術家被稱為「大師」者,有「大師」級的必定是歷經「看山不是山,最後看水還是水」的過程,其心境也必是「簡、靜、淡、雅」,才能使其藝術創作成為「形而上」的「逸品」,其作品也才能予人清明、愉悅、輕鬆自在之感,非五彩堆砌炫目之作!

 

花藝亦然!套用已過往的林杰樑醫師常說:「這樣你有了解了哦!

 

 

參考書籍

 

朱孟實等著。《中國古代美學藝術論》。臺北:木鐸出版社。

 

黃光男著。《宋代繪畫美學析論》。臺灣:漢光文化。

 

虞君質著。《藝術概論》。臺北:黎明文化。

 

吳經熊著。《禪學的黃金時代》。臺灣:臺灣商務。

 

 

 

 

簡靜淡雅─野趣的邂逅作品欣賞

 

 

策畫:徐秀嬪

 

插作:徐秀嬪、林均柔、陳梅英、葉秀霞

 

 

 

 

 

花材:薜荔、海瑞、電信蘭、千日紅、小菊、大理花

 

花器:陶碗

 

花型:寫景心象花

 

 

 

 

 

 

 

 

 

花材:薜荔、虎頭蘭、杜鵑

 

花器:陶瓶

 

花型:文人花

 

 

 

 

 

 

 

 

 

姿穎

 

花材:薏芢、大理花、柏、杜鵑

 

花器:陶缽

 

花型:文人花

 

 

 

 

 

 

 

 

 

 

花材:苦苓子、大理花、蔓綠絨

 

花器:白瓷瓶

 

花型:文人心象花

 

 

 

 

 

 

 

 

自然天成

 

花材:杜鵑、雞冠花、山茶

 

花器:陶碗

 

花型:心象寫景花

 

 

 

 

 

 

 

 

 

惜身

 

花材:文心蘭、太陽花、山茶

 

花器:藤編花筥

 

花型:文人小品花

 

 

 

 

 

 

 

 

清雅

 

花材:垂蕉、小菊、杜鵑、蔓綠絨

 

花器:灰陶

 

花型:文人花

 

 

 

 

 

 

 

淡、靜

 

花材:杜鵑、洋桔梗

 

花器:陶盤

 

花型:心象花

 

 

 

 

 

 

 

 

花材:太陽花、山茶、小菊

 

花器:綠釉瓷盤

 

花型:心象花

 

 

 

 

 

 

 

淡慾

 

花材:月桃、文心蘭、雞冠花

 

花器:陶甕

 

花型:心象花

 

 

 

 

 

 

 

 

 

花材:杜鵑、太陽花

 

花器:紅磚窗戶

 

花型:心象花

 

 

 

 

 

 

 

 

花材:杜鵑、虎頭蘭、小菊

 

花器:羽觴

 

花型:心象花

 

 

 

 

 

 

 

  格——親和(清和)有格

 

  花材:杜鵑、月桃、菊花、小菊、文心蘭

 

  花器:紅磚窗戶

 

  花型:心象花

 

 

 

 

 

 

 

 

 

 

花材:杜鵑、雞冠花、山茶

 

花器:陶碗

 

花型:文人花

 

 

 

 

 

 

 

 

 

花材:太陽花、山茶、小菊

 

花器:綠釉瓷盤

 

花型:心象花

 

 

 

 

 

 

 

 

智拙

 

花材:山茶、雞冠花

 

花器:陶碗

 

花型:文人花

 

 

 

 

 

 

 

 

自在

 

花材:蔓梅擬、大理花、小菊、杜鵑

 

花器:石槽

 

花型:自由心象花

 

 

 

 

 

 

 

 

守著情

 

花材:薜荔、薑荷花、小菊、柏、蔓綠絨

 

花器:陶碗

 

花型:文人花

 

 

 

 

 

 

 

靜心

 

花材:香蕉、太陽花、海瑞

 

花器:陶器

 

花型:文人花

 

 

 

 

 

 

 

 幽

 

花材:香蕉、月桃、山茶、虎頭蘭、文竹

 

花器:銅器

 

花型:文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