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花時間大抵十分短暫,在夏季驕陽的催化下,花蕾大約從早上七點鐘就開始綻放,中午前後達到盛開狀態,午後兩、三點鐘即迅速凋零,所以好幾個種類同時被稱為「午時花」或「午時草」。
花朵凋謝後結成的果實也很特別,橢圓形的果體由中央部位掀開,好比打開鍋蓋一般,好讓烏黑的種子釋放出來,植物學上特別稱之為「蓋果」。
本科成員有觀花種類,也有供作盆景植材的觀姿種類,還有莖葉味美汁多的蔬菜用種類以及供入藥的藥用種類等,可謂妙用多多,誠為咱們難得的植物友朋也。
全世界共有馬齒莧科植物約20屬,500種左右,主要產於美洲的熱帶與亞熱帶,只有少數分布在歐亞大陸。台灣原產l屬,4~5種,另有1屬1種歸化在全省平地及低海拔山野。還有多種則為引進栽培者,主要供觀賞之用。
又名「豬母乳」、「馬莧」、「五方菜」、「長命菜」、「豬母草」等。為一~二年生草本,莖多分枝,直立或傾臥,有時甚至貼地而生。除了葉腋之外,全體光滑無毛。葉子互生或對生,長橢圓狀倒卵形或匙形,先端鈍或圓,形狀像馬齒,故名。夏季開花,花朵細小,黃色,清晨開啟,午後閉合,花瓣5片,雄蕊7~12枚,果實為蓋果。
數十年前,台灣剛剛光復不久,百姓生活大抵窮困,於是家家戶戶皆以飼養禽畜來添補家用。當時養豬皆屬小規模,一戶一頭至數頭,豬食以番薯或番薯葉為大宗,飼料很少人用,但就連番薯或番薯葉都是奢侈品,能省則省。一家大小努力外出尋覓免費的飼料一豬母乳。將這種莖部帶點紫褐色的路邊野草煮給豬仔吃,小傢伙們長得滿快;煮給母豬吃,奶水源源不絕,「豬母乳」之名蓋因此而來。
豬能吃,人當然也能嚐。時至今日,風水輪流轉,大魚大肉、山珍美食幾乎人人能吃、常吃,在摒棄油膩、追求清淡的菜色時,市場上不易買到的田野美味馬齒莧,成了知名的野菜。
將其嫩莖葉洗淨後燙熟,再涼拌麻油、碎蒜瓣等,真是賺人口水。當然炒肉絲、煮湯等,味道也不差。
在藥用方面,馬齒莧具有消炎、解毒、涼血、止病、消腫、殺蟲等功能,可拿來治療皮膚病、糖尿病、痢疾、高血壓及婦女病等,好處不少。採集時間以5~11月為宜,全省平野、路旁、荒地、園圃中皆有龐大族群,多摘多吃多用不成問題也。
|